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登革病毒感染12年后抗体阳性情况调查
陈劲华, 骆淑英, 刘营, 凌锋, 孙继民
摘要62)   HTML    PDF (481KB)(332)   
目的调查登革病毒感染12年后不同特征人群IgG抗体阳性情况,为预防重症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21年10月采集2009年浙江省义乌市登革热暴发时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血清样本,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中登革病毒IgG抗体,计算不同特征人群的IgG抗体阳性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特征调查对象血清阳性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抗体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用R 4.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采集登革病毒既往感染者标本123份,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101份,总阳性率为82.11%。采集对象中无症状感染者57例,阳性率为64.91%(37/57);登革热病例66例,阳性率为96.97%(64/66);病例样本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 χ 2=21.401, P<0.001)。调查男性41例,阳性率为85.37%(35/41);女性82例,阳性率为80.49%(66/82)。共调查2009年感染登革病毒时年龄≤40岁的感染者14例,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12例;41~60岁的58例,阳性率为81.03%(47/58);≥61岁的51例,阳性率为82.35%(42/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登革病毒感染者类型与抗体是否阳性显著相关,相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标本,病例标本抗体阳性的比值比( OR)为17.30(95%置信区间:3.83~78.21)。 结论登革病毒感染12年后IgG抗体阳性率仍然较高,且病例样本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这些既往感染者一旦二次感染登革病毒,发生重症登革热的风险较高。
2023, 34 (5): 679-68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16
浙江省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苏帆, 孙继民, 凌锋, 张蓉, 刘营, 王桢
摘要169)      PDF (1590KB)(778)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种群分布和HFRS病毒携带情况,为制定精准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1年浙江省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和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 2021年浙江省共报告180例HFRS,年平均发病率为0.29/10万。病例主要集中于台州、宁波、绍兴和衢州市;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时间集中在夏季5-6月和冬季12月,夏冬高峰持平;高发病人群为40岁以上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76.67%(138/18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61.67%。全省5个监测点共布放有效鼠夹11 921夹次,捕获小兽660只,平均小兽密度为5.54%;共检测小兽血清660份,其中抗体阳性35份,阳性率为5.30%;共检测小兽肺660份,抗原阳性15份,带病毒率为2.27%。各监测点小兽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6.161, P<0.05),HFRS抗体阳性率( χ 2=14.957, P=0.005)及小兽带病毒率( χ 2=8.413, P=0.048)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2021年浙江省HFRS疫情呈现低水平散发,涉及地区广泛,监测点小兽密度普遍较高,小兽带病毒率波动明显,建议继续开展以科学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3, 34 (3): 378-38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3.016
浙江省2021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监测结果分析
郭颂, 凌锋, 刘营, 任江萍, 张蓉, 施旭光, 侯娟, 孙继民
摘要191)      PDF (3484KB)(703)   
目的 掌握2021年浙江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城乡蚊虫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对2021年4-11月浙江省伊蚊幼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不同区域年均布雷图指数(BI)差异。采用 χ 2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积水容器阳性率差异。应用ArcMap 10.8软件绘制全省BI月分布图。 结果 2021年浙江省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为5-10月,年均BI、容器指数(CI)分别为14.16和21.34%,BI和CI均呈双峰曲线,最高值均出现于6月。阳性积水类型主要为闲置容器(碗、瓶、缸、罐)、贮水池和缸盆以及盆景和水生植物。 结论 白纹伊蚊在浙江省城乡居民区广泛分布,夏秋季密度较高。建议各地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和居民健康教育,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风险。
2022, 33 (4): 489-49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4.009
浙江省202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报告病例及蜱媒监测结果分析
张乾通, 孙继民, 凌锋, 施旭光, 任江萍, 郭颂, 张蓉, 刘营
摘要209)      PDF (2575KB)(840)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2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特征及蜱媒监测情况。 方法 浙江省2021年SFTS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FTS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2021年3-10月选择浙江省8个县(市、区)设置蜱媒监测点,利用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蜱法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利用Excel 2013、SPSS 17.0软件对全省SFTS病例和媒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运用ArcGIS 10.0软件绘制以区(县)为单位发病率地图。 结果 2021年浙江省累计报告SFTS病例85例,报告发病率为0.15/10万,病死率为8.24%(7/85)。病例分布于8个地市的23个县(市、区),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地区为金华市(27例)、台州市(27例)和宁波市(11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0月,5-7月为发病高峰期。报告病例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347, P=0.246);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中位年龄67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0.00%(68/85)。发病前2周有明确蜱叮咬史的病例占17.65%(15/85)。农村外环境游离蜱共采集590只,平均游离蜱密度为18.44只/(布旗·人工时);共计监测动物数量688只(头),采集蜱2 406只,平均寄生蜱密度3.50只/宿主。 结论 浙江省SFTS以散发为主,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和农民。传播媒介游离蜱和寄生蜱密度较高。
2022, 33 (4): 485-48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4.008
浙江省2015-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王桢, 凌锋, 刘营, 任江萍, 孙继民
摘要351)      PDF (1946KB)(1090)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15-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比较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特征差异,为浙江省登革热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浙江省2015-2019年登革热病例信息,采用SPSS 20.0软件对登革热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分布、地区分布、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浙江省2015-2019年共报告2 532例登革热病例,其中961例输入病例,1 571例本地病例。2 532例病例中,男性1 424例,女性1 108例,输入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0:1,本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02:1,输入病例中男性构成比显著高于本地病例中男性构成比( χ 2=54.626, P<0.001)。病例的中位年龄为44岁,四分位数间距为32~58岁;输入病例的中位年龄为37岁,本地病例的中位年龄为50岁,输入病例年龄显著小于本地病例年龄( Z=-15.681, P<0.001)。病例主要为商业服务人员、离退人员、工人、家务及待业者、农民和干部职员,分别为474、424、352、315、287和214例,输入病例中商业服务人员构成比最高,本地病例中离退人员构成比最高,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303.418, P<0.001)。输入病例每个月均有发生,但大多数在6-10月之间,本地病例均发生在7-11月。2015-2019年浙江省报告登革热病例的县(市、区)逐年增多,近5年有95.56%的县(市、区)报告过登革热病例,其中有48.89%的县报告过登革热本地病例。 结论 浙江省登革热疫情形势逐年严峻,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等均存在显著差异,浙江省应根据流行特征采取更精准更严格的措施来控制登革热疫情。
2020, 31 (6): 643-64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6.003
城镇居民区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灭蚊效果评价
郭玉红, 黄文忠, 闫冬明, 侯娟, 龚震宇, 任东升, 刘洪旭, 吴红照, 孙继民, 宋秀平, 刘小波, 刘起勇, 陈恩富
摘要290)      PDF (1236KB)(909)   
目的 使用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对城镇居民区的蚊虫进行防控,并对该技术的灭蚊效果进行评价,为蚊虫防控和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2017年7月15-27日在浙江省浦江县选取2个类似的居民区(村庄),其一用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进行5轮灭蚊,两轮之间间隔3 d;另一居民区作为对照。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灭蚊前,连续3 d用诱蚊灯对2个居民区开展成蚊密度监测,监测工作持续到5轮灭蚊工作后15 d,观察灭蚊点与对照点的蚊密度变化差异,以评价无人机灭蚊效果。成蚊监测结果以每3 d的均值进行统计,依次对两两相邻结果进行密度下降率比较。 结果 首轮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灭蚊结束后,灭蚊点雌蚊数减少了41.71%,雄蚊数减少了4.12%,总蚊虫数减少了27.10%;全部5轮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后的15 d整体灭蚊效果表现为灭蚊点雌蚊数减少了44.34%,雄蚊数减少了20.96%,总蚊虫数减少35.69%。 结论 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灭蚊可以用于城镇居民区环境灭杀成蚊,该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在蚊媒传染病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2020, 31 (4): 433-43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4.011
浙江省硬蜱科一新纪录种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刘营, 侯娟, 李天奇, 贯长辉, 吴雪, 吴红照, 凌锋, 张蓉, 施旭光, 任江萍, 陈恩富, 孙继民
摘要329)      PDF (1406KB)(945)   
目的 对浙江省2018年蜱类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一新纪录种进行鉴定。 方法 蜱标本采自浙江省椒江区、安吉和浦江县的家养动物体表及草丛、灌木丛;先以形态学鉴定,然后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蜱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2018年浙江省共采集到该新纪录种13只,均为雄蜱,形态学鉴定为褐黄血蜱( Haemaphysalis flava Neumann,1897)。该蜱16S rRNA基因与已知褐黄血蜱(河南,KX450282.1)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匹配度达100%,与其他血蜱属的同源性在86.9%~92.2%,分歧度在8.2%~14.7%之间;该蜱COⅠ基因与已知褐黄血蜱(湖南,KJ195464.1)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匹配度达99.8%,与其他血蜱属的同源性在84.7%~90.7%,分歧度在10.0%~17.2%之间。 结论 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
2020, 31 (2): 164-16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2.009
浙江省天台县1984-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庞卫龙, 郑翔, 葛君华, 崔清荣, 刘营, 胡雅飞, 沈伟伟, 胡海燕, 丁斌彬, 孙继民, 林海江
摘要298)      PDF (2238KB)(892)   
目的 分析浙江省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了解天台县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 方法 收集病例监测数据,其中1984-2003年病例数据来源于天台县疫情资料汇编,2004-2018年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天台县作为国家级监测点,宿主监测资料按国家要求开展监测收集。采用Excel 2010、SPSS 17.0软件对HFRS疫情数据和宿主动物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ArcGIS 10.0软件绘制乡镇发病地图。 结果 1984-2018年天台县累计报告HFRS病例6 223例,年平均发病率32.36/10万;流行高峰为1986年,发病率达206.10/10万,之后呈快速下降趋势;2001-2018年维持在较低水平,年平均发病率为7.01/10万。发病季节呈双峰型,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流行高峰,占病例总数的44.08%(2 743/6 223),4-6月为流行小高峰,占22.00%(1 369/6 223)。监测结果显示,90.92%(5 658/6 223)的病例分布在天台县始丰溪沿岸的8个平原乡镇、街道,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6:1(3 884/2 339),职业以农民为主(5 553/6 223,89.23%)。1984-2018年平均鼠密度为8.87%,鼠带病毒率平均为4.49%。 结论 天台县HFRS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维持在平稳状态,但病例分布广,分布不均衡,呈地域性。该县属于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病毒率仍然较高。
2020, 31 (2): 158-16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2.008
登革热暴发9年后感染者抗体阳性率调查
骆淑英, 刘营, 傅涛, 孙继民
摘要305)      PDF (361KB)(883)   
目的 了解登革热病例感染登革热病毒(DENV)9年后IgG抗体阳性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09年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登革热(DENV-3)暴发疫情中的感染者为调查对象,于2018年5-8月采集登革热既往感染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DENV IgG抗体,计算样本中DENV IgG抗体分布情况,并分析IgG抗体阳性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采集登革热既往感染者血清标本126份,DENV IgG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9.37%(100/126);男性和女性感染者中DEN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00%(30/40)和81.40%(7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682, P=0.409);1~、21~、41~和≥61岁年龄组血清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4.12%、85.42%和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9.161, P=0.027);病例和隐性感染者DEN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11%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29.511, P=0.000)。 结论 DENV感染9年后感染者体内DENV IgG抗体仍广泛存在,且病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隐性感染者。
2019, 30 (4): 371-37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03
2005-2017年广东和云南省登革热高发区本地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比较研究
刘可可, 刘小波, 孙继民, 宋秀平, 吴海霞, 王君, 闫冬明, 刘起勇
摘要304)      PDF (896KB)(1035)   
目的 比较广东和云南省登革热高发区的本地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05-2017年的登革热病例信息,包括病例所在的现地址、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确诊时间和病例是否为输入病例等信息,采用SPSS 20.0和R 3.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从2005-2017年广东省研究的高发区域发生登革热本地病例共有44 676例,云南省高发区域发生登革热本地病例共有3 676例。2个研究区域登革热本地病例的职业、年龄、性别及发病和确诊时间间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989.647、98.666、7.429, P=0.000、0.000、0.006; U=5.360, P=0.000),其中广东省高发区登革热本地病例主要为家务及待业者,云南省主要为商业服务者;广东省高发区域登革热病例在各个年龄段广泛分布,云南省主要集中于青壮年;在性别分布中,广东省高发区域登革热的男性比例低于云南省。 结论 广东和云南省登革热本地病例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两地的登革热本地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2019, 30 (2): 154-15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2.009
浙江省浦江县“无蚊村”建设的效果评价
吴红照, 刘营, 黄文忠, 凌锋, 楼永锦, 孙继民, 龚震宇, 侯娟, 陈恩富
摘要427)      PDF (363KB)(989)   
目的 对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薛下庄村以创建“无蚊村”为载体的农村蚊虫控制工作模式和效果进行评价,为农村地区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经验。 方法 2016-2017年每年的4-10月,采用诱蚊灯法和百户指数法调查薛下庄村的蚊密度。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试点村和对照村各50户,每户选择1名家庭成员,以面对面问卷方式进行防灭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以座谈访问、查阅资料、现场察看方式考核评估“无蚊村”建设的工作模式。 结果 2017年4-10月薛下庄村蚊密度分别为0.50、0.50、0、0、0.75、0、0只(灯/·夜),百户指数分别为18.00、4.00、4.00、2.00、0、2.00、2.00处/100户,蚊密度低于2016年同期水平。村民防灭蚊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达82.80%,高于对照村(67.80%)。 结论 创建以“无蚊村”为载体的农村蚊虫控制工作模式,可有效降低蚊密度;“无蚊村”建设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对科学、有效、低成本、可持续地开展农村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借鉴意义。
2018, 29 (3): 283-28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16
“无蚊村”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郭颂, 黄文忠, 凌锋, 吴红照, 孙继民, 楼永锦, 龚震宇, 侯娟, 陈恩富
摘要355)      PDF (373KB)(916)   
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农村的"无蚊村"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从绿色、经济、可持续和长效管理机制的角度出发,将蚊虫防制技术和管理应用于试点农村,在具体实践中总结优化"无蚊村"建设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 "无蚊村"建设标准主要针对农村蚊虫防制中的环境治理和管理2个方面作出技术要求,评价主要由组织管理、蚊虫密度和村民健康教育效果3个方面组成,并限定抽样原则。 结论 该标准在农村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农村地区蚊虫的综合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2018, 29 (2): 177-18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16
中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析研究
孙继民, 鲁亮, 刘可可, 吴海霞, 刘起勇
摘要322)      PDF (1699KB)(1087)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及其分布特征,为我国SFTS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6年SFTS病例信息,利用SPSS 20.0软件对不同年度、性别、年龄组、职业、季节及省份SFTS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全国共报告5 360例SFTS确诊病例,所有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9 d,四分位数间距为22 d。不同年份SFTS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96.088, P=0.000)。2014年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最长,主要分布在60 d内,而其他年份主要分布在20 d内。不同省份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221.404, P=0.000)。湖北省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最长,浙江省最短。 结论 不同年度、不同省份和不同人群SFTS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存在差异,但均较长,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缩短该时间间隔。
2018, 29 (1): 11-1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03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吸血节肢动物血餐宿主鉴定方法研究概述
刘营, 孙继民, 凌锋, 卢苗贵, 施旭光, 任江萍, 张蓉, 陈恩富
摘要262)      PDF (416KB)(913)   
吸血节肢动物作为虫媒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其宿主的确定对理解虫媒传染病生态学及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血餐鉴定策略是识别节肢动物宿主的有效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检测方法提高了吸血节肢动物血餐鉴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PCR、DNA序列测定、异源双链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反向线点杂交技术和DNA指纹图谱等。通过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节肢动物血餐宿主研究中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虫媒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2017, 28 (6): 603-60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25
浙江省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施旭光, 孙继民, 任江萍, 凌锋
摘要340)      PDF (318KB)(830)   
目的 调查浙江省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选择浙江省从事牛羊饲养、运输、交易、屠宰、兽医、皮毛乳肉加工及海洋捕捞等布病重点职业人群,采集其全血5 ml,分离血清,采用RBPT和SAT进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采集重点职业人员全血3 410份,其中105份血清SAT阳性,感染率为3.08%。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3.10%和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010, P=0.9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从不戴手套、手部有伤口或皲裂与布病发病有关。 结论 从不戴手套、手部有伤口或皲裂是目前浙江省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应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
2017, 28 (3): 262-26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17
基于SaTScan的浙江省2010-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回顾性时空分析
张蓉, 孙继民, 凌锋, 蔡剑, 龚震宇
摘要372)      PDF (2855KB)(927)   
目的 利用SaTScan软件对浙江省2010-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进行回顾性时空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CDC获取HFRS疫情数据和浙江省县级边界地图。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三间分布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aTScan 9.1.1软件进行时空分析,通过ArcMap 10.2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结果 通过单纯空间分析发现1个一类聚集区(丽水地区),对数似然比值为85.16( P<0.01)、8个二类聚集区(衢州地区),均 P<0.01;单纯时间聚集在2011年11-12月;时间-空间聚集探测到一类聚集区(丽水地区)和二类聚集区(衢州地区)各1个。 结论 浙江省2010-2014年HFRS疫情相对平稳,但聚集区域(丽水、衢州地区)存在暴发风险,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疫情。
2017, 28 (3): 244-24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12
浙江省狂犬病暴露人群经济负担估算
王玮, 章荣华, 林君芬, 孙继民, 吕华坤
摘要306)      PDF (677KB)(1118)   

目的 综合分析和评价浙江省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经济负担,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防制策略提供量化依据。方法 2012年2-5月,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浙江省40家犬伤门诊1 471份有效调查问卷,对犬伤暴露就诊者的一般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获得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误工间接经济负担。利用全省狂犬病疫情数据和统计年鉴,通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结合人力资本的方法估算因早死引起的社会间接经济负担。结果 狂犬病暴露人群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的中位数分别为220.42元和16.24元(3%贴现率修正),直接非医疗费用中交通费所占比例最高,占76.10%;因误工引起的间接经济负担人均为135.96元(3%贴现率修正),其中家属误工损失占72.73%;因误工引起的浙江省狂犬病暴露后间接经济负担(全人口)约为7 748.70万元;因早死引起的浙江省狂犬病暴露后死亡间接经济负担(全人口)为1 576.76万元,其中45~和1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平均每例狂犬病暴露后总经济负担为400.34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占总经济负担比例的59.12%,其次是误工引起的间接经济负担占33.97%。若Ⅲ级暴露后注射免疫球蛋白,经济负担将占到年收入的4%~20%,经济负担沉重。结论 交通费所占直接非医疗费用比例最高,应合理布局犬伤门诊,其开设地点和数量应满足一定服务范围。家庭成本高于社会成本,直接经济负担特别是直接医疗费用是犬伤暴露后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来源。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帮助中低收入人群承担相关处置费用,提高就诊率,提高Ⅲ级暴露免疫球蛋白注射率。

2017, 28 (1): 56-5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5
浙江省鼠密度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影响
王金娜, 凌锋, 孙继民, 张蓉, 郭颂, 吴瑜燕, 侯娟, 傅桂明, 龚震宇
摘要254)      PDF (1182KB)(924)   

目的 分析浙江省鼠密度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的影响,为疾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鼠密度监测资料及HFRS发病率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以及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浙江省近10年年平均鼠密度为0.88%,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鼠数的51.16%;鼠密度与滞后1~4个月的HFRS发病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0.369、0.328和0.213(P < 0.05),回归系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106、0.167、0.134和0.067,P < 0.05)。鼠密度每增加1%,滞后1~4个月的HFRS发病率分别增加0.326/10万、0.409/10万、0.367/10万和0.258/10万。结论 浙江省鼠密度影响HFRS发病率,主要体现为滞后效应,应长期开展鼠密度监测,科学实施灭鼠防鼠工作。

2016, 27 (3): 241-24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07
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张蓉, 孙继民, 陆群英, 卢苗贵, 施旭光, 任江萍, 龚震宇
摘要319)      PDF (1277KB)(940)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特征。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的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病例资料为对象,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浙江省2005-2014年共报告地方性斑疹伤寒3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086/10万。高发月份在6-9月,病例分布于6个地市,18个县(区),主要分布在农村(87.18%)。男女性别比为1.05:1,年龄中位数是47岁。临床诊断平均时间是10.0 d,实验室诊断平均时间是14.5 d,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7,P=0.006);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3,P=0.256)。结论 浙江省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防控工作应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主,需加强旅游人员健康教育,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2016, 27 (2): 133-13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10
浙江省2010-2013年鼠疫监测分析
张蓉, 卢苗贵, 石国祥, 施旭光, 孙继民, 龚震宇
摘要301)      PDF (335KB)(658)   

目的 对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开展宿主动物、媒介种群和密度调查,为浙江省鼠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笼捕法在浙江省20个鼠疫监测点开展调查,分别计算鼠密度、蚤指数、染蚤率等,用SPSS 17.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集动物肝、脾进行鼠疫菌培养,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鼠疫血清F1抗体。结果 2010-2013年全省家栖鼠密度平均为4.19%,野栖鼠密度平均为4.47%;全省共捕获鼠形动物50 680只,分属3目5科(亚科)9属16种,全省共检鼠32 482只,染蚤鼠1062只,染蚤率为3.27%,不同鼠种的染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3.567,P=0.000),检获蚤分属于3总科3科7属7种,不同地区间蚤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9,P=0.000)。全省共培养鼠肝、脾46 881份,均未分离到鼠疫菌,采用血凝法开展血清学检测共检验49 327份,均为阴性。结论 浙江省鼠疫宿主和媒介密度较稳定,无鼠间和人间鼠疫疫情,但应进一步规范鼠疫监测,做好防复燃和输入疫情的应急准备。

2015, 26 (4): 357-36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07
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的宿主媒介调查
马婷, 龚震宇, 张严峻, 孙继民, 张磊, 张蓉, 施旭光, 任江萍, 蒋健敏
摘要339)      PDF (563KB)(822)   

目的 调查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传播媒介蜱和宿主鼠形动物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及其带病毒情况。方法 2013年分4个季度在浙江省7个市(县)采取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采集法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用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取肝、脾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SFTSV核酸。结果 共捕蜱751只,隶属于1 科6 属10 种,其中长角血蜱为优势蜱种,占58.5%(439/751),不同县(区)蜱种类分布不完全相同(χ2=1198.409,P < 0.05)。3-10月为蜱的活动期,第二季度为蜱的活动高峰期。共捕获鼠形动物1078只,其中啮齿动物3科7属13种,食虫目动物2科2属2种;黑线姬鼠和黑腹绒鼠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2.9%(355/1078)和30.2%(326/1078),不同地区的鼠种构成不同(χ2=1623.480,P < 0.05)。蜱及鼠形动物标本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浙江省具有SFTSV媒介蜱及宿主鼠形动物的分布,但其传播媒介和可能宿主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2015, 26 (4): 353-356.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0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马婷, 孙继民, 施旭光, 任江萍, 张蓉, 蒋健敏
摘要331)      PDF (334KB)(106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人类引起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10余个省份报告新发病例,该文从流行特征、传播媒介及宿主、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方面对该病做了综述。

2015, 26 (3): 327-329.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3.031
浙江省2011-2013年一犬伤多人事件调查分析
任江萍, 王玮, 王欣莹, 刘社兰, 吕华坤, 龚震宇, 柴程良, 林君芬, 张严峻, 孙继民
摘要359)      PDF (882KB)(819)   

目的 分析浙江省一犬伤多人事件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处置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2011-2013年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浙江省共发生55起一犬伤多人事件, 主要分布在浙中西部地区, 肇事犬的狂犬病病毒阳性率为85.00%。共有352名暴露者, 以农民为主, 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率分别为95.73%和80.63%。有2名暴露者因未接受暴露后的规范化处置而死亡, 患病率为0.57%。结论 一犬伤多人事件危害大, 要加强监测及健康教育, 做好暴露后的规范化处置。

2015, 26 (2): 168-171.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15
浙江省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监测分析
张蓉, 姚苹苹, 徐芳, 孙继民, 吕华坤, 卢苗贵, 施旭光, 任江萍, 龚震宇
摘要389)      PDF (521KB)(732)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种群分布和带病毒情况,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在全省5个HFRS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分别取其肺和血清,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分析浙江省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结果 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HFRS病例527例,发病率为0.9622/10万,比2012年升高了3.89%,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宁波、台州、绍兴、衢州、丽水等地区,全省除舟山市外各地级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和12月前后;浙江省HFRS的高发人群为20~6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93.17%(491/527);全省5个监测点鼠密度监测中共布放有效鼠夹13 785夹次,捕鼠546只,平均鼠密度为3.96%;共检测鼠血清678份,阳性80份,阳性率为11.80%;共检测鼠肺669份,阳性44份,带病毒率为6.58%,5个监测点HFRS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62,P<0.05);HFRS病原携带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5)。结论 2013年浙江省HFRS疫情较2012年有上升趋势,宿主动物密度和带病毒率较高,需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2015, 26 (1): 37-4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9
北京市宠物猫和流浪猫巴尔通体感染状况调查
黄儒婷, 宋秀平, 杨秀环, 栗冬梅, 赵帆, 孙继民, 刘起勇
摘要292)      PDF (624KB)(980)   

目的 调查北京市宠物猫和流浪猫巴尔通体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猫的抗凝血和血清并收集相关流行病学信息。将抗凝血用灭菌胰酶大豆肉汤按1:4稀释后,取100 μl接种于含5%去纤维羊血的脑心浸液培养基上,置于37 ℃、含5%CO2培养箱中分离培养至45 d。选择gltA、ftsZ、ribC 引物对分离到的疑似菌落进行PCR并测序,所测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巴尔通体种。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样本汉赛巴尔通体抗体水平。利用SPSS 13.0软件分析实验室数据与现场采集的流行病学数据。结果 北京市猫的巴尔通体血培养分离率为13.8%,获得的22 株分离株全部为汉赛巴尔通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9.4%。流浪猫(30.4%)、染蚤猫(36.6%)、幼猫(27.9%)的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蚤猫的血清抗体阳性率(61.0%)也显著高于未染蚤猫(31.9%)。结论 北京市宠物猫和流浪猫中巴尔通体感染率较高,且均为对人致病的汉赛巴尔通体,需做好宠物猫的防蚤除蚤、流浪猫的管理来预防人类巴尔通体感染。

2015, 26 (1): 19-22.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5
浙江省2011年犬伤门诊规范化建设现况调查分析
王玮, 林君芬, 柴程良, 孙继民, 施旭光
摘要330)      PDF (879KB)(809)   

目的 了解《浙江省犬伤门诊评审标准(试行)》(浙卫发〔2010〕50号)实施以来各地犬伤门诊建设进度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更好地开展犬伤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省范围内所有犬伤门诊开展现场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全省共有703家犬伤门诊,其中79.23%设在乡镇卫生院,26.46%为独立设置,68.71%具有完整五大功能分区,9.39%的门诊面积<15 m2,39.12%的门诊无冷热双相供水,8.96%的门诊甚至无伤口冲洗设备,3.27%的门诊无急救药品配备,平均每家犬伤门诊医护人员7人,5.85%的门诊在节假日和夜间无医护人员配备。结论 与2008年相比,浙江省犬伤门诊的整体规范化有所提高,但各地规范化建设进展不平衡,需加强人群犬伤暴露后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重新考量犬伤门诊的分布、数量和配置。

2013, 24 (6): 531-53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6.016
浙江省蜱媒传染病监测研究
凌锋, 龚震宇, 柴程良, 林君芬, 孙继民, 侯娟, 吴海霞, 刘起勇
摘要632)      PDF (2907KB)(968)   
目的 了解浙江省蜱媒传染病监测研究现状。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监测资料分析相结合,对2000年以来发表的有关浙江省蜱媒传染病的文献及其历年监测资料做简要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近10年来的监测研究,浙江省已通过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存在莱姆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巴尔通体等10多种蜱媒传染病,且蜱种群和蜱媒传染病分布较广,涉及到浙江省杭州、金华、丽水、台州、湖州、温州、衢州和绍兴8个市的23个县(市、区)。 结论 浙江省蜱及蜱媒传染病多样性高、分布广,监测研究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因缺乏整体规划,监测不够系统、全面,信息不能有效整合用于风险评估和预警,有必要建立蜱媒传染病综合监测平台。
2013, 24 (1): 19-23.
基于GM(1,1)-GRNN组合模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
吴昊澄, 王臻, 何凡, 孙继民, 曾蓓蓓, 鲁琴宝, 刘碧瑶, 赵艳荣
摘要648)      PDF (1010KB)(799)   
目的 预测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趋势,为卫生工作的决策和防病治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浙江省2001-2009年HFRS发病率,建立灰色GM(1,1)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组合〔GM(1,1)-GRNN〕模型,与GM(1,1)模型对比,并进行预测。 结果 2001-2010年HFRS年发病率组合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47%,明显低于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11.19%),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相对单一GM(1,1)模型有较大的改善;组合模型预测2011年HFRS年发病率为0.8591/10万。 结论 浙江省2010-2011年HFRS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测数据,从而为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012, 23 (4): 347-349.
浙江省2008-2010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王玮, 柴程良, 孙继民, 王欣莹, 施旭光
摘要723)      PDF (1023KB)(966)   
目的 根据2008-2010年浙江省狂犬病监测数据,总结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狂犬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 方法 收集2008-2010年浙江省犬伤门诊狂犬病监测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8-2010年狂犬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疫情扩散至浙江省中西部地区,衢州、金华等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夏秋季为发病高峰,部分地区也表现出初冬第二高峰特征;职业构成以农民、民工和学生为主;3年性别比分别为3.2∶1、2.1∶1和2.1∶1;55~70岁中老年组发病人数最高,占39.71%。2008-2010年94例病例的致伤动物以犬为主,潜伏期中位数85 d ,潜伏期2个月至半年的最多,占35.11%;绝大多数病例暴露后未做任何处理(62.77%),部分仅自行简单消毒或冲洗(25.53%);暴露后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有8 例(8.5%),其中仅1 例(1.06%)全程接种;病例中Ⅲ级暴露占67.02%,其中仅1例(1.06%)接受被动免疫制剂浸润。 结论 建议改变狂犬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和防制重点,倡导政府全额负担中老年人群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费用。基层门诊工作人员亟需加强狂犬病相关培训,尤其是伤口处理和被动免疫制剂浸润等实际操作。
2012, 23 (4): 320-323.
问号钩端螺旋体 mce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特征的初步分析
吴锦芳, 张磊, 孙继民
摘要670)      PDF (1014KB)(847)   

目的 建立基于mce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分析问号钩端螺旋体(钩体)mce基因保守性,获得钩体mce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方法 以NCBI/Blast、NCBI/Cds软件搜索Mce内部存在的保守功能结构域及mce基因的特异性;采用TMHMM Server-2.0预测所编码蛋白跨膜区结构;根据已报道问号钩体赖株mce基因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问号钩体赖株全长mce基因,测序并使用DNAStar软件进行测序结果比对。以13株国内流行问号钩体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基于mce基因PCR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同时根据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做系统发生树。结果 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Mce含有与病原菌黏附侵袭相关的Mce超家族保守功能结构域;Mce中存在一明显的跨膜结构;同时,mce基因特异存在于问号钩体中;所克隆的mce基因与已报道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NP_712236)一致;PCR检测结果表明,我国13株问号钩体株均携带mc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95%。结论 问号钩体mce基因特异、保守存在于各致病性的问号钩体中;Mce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并含有Mce超家族结构域,与问号钩体黏附侵袭宿主细胞有关。

2012, 23 (2): 135-140.